卡顿问题,就是在主线程上无法响应用户交互的问题。如果一个 App 时不时地就给你卡一下,有时还长时间无响应,这时你还愿意继续用它吗?所以说,卡顿问题对 App 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是我们必须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导致卡顿问题的几种原因
- 复杂 UI 、图文混排的绘制量过大;
- 在主线程上做网络同步请求;
- 在主线程做大量的 IO 操作;
- 运算量过大,CPU 持续高占用;
- 死锁和主子线程抢锁。
二、RunLoop是什么?
- RunLoop 是 iOS 开发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为了帮助你理解并用好这个对象,接下来我会先和你介绍一下它可以做哪些事儿以及它为什么可以做成这些事儿。
- RunLoop 这个对象,在 iOS 里由 CFRunLoop 实现。简单来说,RunLoop 是用来监听输入源,进行调度处理的。这里的输入源可以是输入设备、网络、周期性或者延迟时间、异步回调。RunLoop 会接收两种类型的输入源:一种是来自另一个线程或者来自不同应用的异步消息;另一种是来自预订时间或者重复间隔的同步事件。
- RunLoop 的目的是,当有事件要去处理时保持线程忙,当没有事件要处理时让线程进入休眠。所以,了解 RunLoop 原理不光能够运用到监控卡顿上,还可以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通过将那些繁重而不紧急会大量占用 CPU 的任务(比如图片加载),放到空闲的 RunLoop 模式里执行,就可以避开在 UITrackingRunLoopMode 这个 RunLoop 模式时是执行。UITrackingRunLoopMode 是用户进行滚动操作时会切换到的 RunLoop 模式,避免在这个 RunLoop 模式执行繁重的 CPU 任务,就能避免影响用户交互操作上体验。
二、RunLoop监听卡顿原理?
对于 iOS 开发来说,监控卡顿就是要去找到主线程上都做了哪些事儿。我们都知道,线程的消息事件是依赖于 NSRunLoop 的,所以从 NSRunLoop 入手,就可以知道主线程上都调用了哪些方法。我们通过监听 NSRunLoop 的状态,就能够发现调用方法是否执行时间过长,从而判断出是否会出现卡顿。
所以可以通过监控 RunLoop 的状态来判断是否会出现卡顿。
RunLoop 的六个状态
1 | typedef CF_OPTIONS(CFOptionFlags, CFRunLoopActivity) { |
如果 RunLoop 的线程,进入睡眠前方法的执行时间过长而导致无法进入睡眠,或者线程唤醒后接收消息时间过长而无法进入下一步的话,就可以认为是线程受阻了。如果这个线程是主线程的话,表现出来的就是出现了卡顿。
所以,如果我们要利用 RunLoop 原理来监控卡顿的话,就是要关注这两个阶段。RunLoop 在进入睡眠之前和唤醒后的两个 loop 状态定义的值,分别是 kCFRunLoopBeforeSources 和 kCFRunLoopAfterWaiting ,也就是要触发 Source0 回调和接收 mach_port 消息两个状态。
三、RunLoop如何监听卡顿?
要想监听 RunLoop,你就首先需要创建一个 CFRunLoopObserverContext 观察者,代码如下:
1 | CFRunLoopObserverContext context = {0,(__bridge void*)self,NULL,NULL}; |
将创建好的观察者 runLoopObserver 添加到主线程 RunLoop 的 common 模式下观察。然后,创建一个持续的子线程专门用来监控主线程的 RunLoop 状态。
一旦发现进入睡眠前的 kCFRunLoopBeforeSources 状态,或者唤醒后的状态 kCFRunLoopAfterWaiting,在设置的时间阈值内一直没有变化,即可判定为卡顿。接下来,我们就可以 dump 出堆栈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具体是哪个方法的执行时间过长。
开启一个子线程监控的代码如下:
1 | //创建子线程监控 |
代码中的 NSEC_PER_SEC,代表的是触发卡顿的时间阈值,单位是秒。可以看到,我们把这个阈值设置成了 3 秒。那么,这个 3 秒的阈值是从何而来呢?这样设置合理吗?
其实,触发卡顿的时间阈值,我们可以根据 WatchDog 机制来设置。WatchDog 在不同状态下设置的不同时间,如下所示:
启动(Launch):20s;
恢复(Resume):10s;
挂起(Suspend):10s;
退出(Quit):6s;
后台(Background):3min(在 iOS 7 之前,每次申请 10min; 之后改为每次申请 3min,可连续申请,最多申请到 10min)。
通过 WatchDog 设置的时间,我认为可以把启动的阈值设置为 10 秒,其他状态则都默认设置为 3 秒。总的原则就是,要小于 WatchDog 的限制时间。当然了,这个阈值也不用小得太多,原则就是要优先解决用户感知最明显的体验问题。
四、如何获取卡顿的方法堆栈信息?
子线程监控发现卡顿后,还需要记录当前出现卡顿的方法堆栈信息,并适时推送到服务端供开发者分析,从而解决卡顿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获取卡顿的方法堆栈信息呢?
获取堆栈信息的一种方法是直接调用系统函数。
直接用 PLCrashReporter这个开源的第三方库来获取堆栈信息
搜集到卡顿的方法堆栈信息以后,就是由开发者来分析并解决卡顿问题了
从监控卡顿到收集卡顿问题信息的完整代码,查看链接
- 本文作者: Grx
- 本文链接: https://ruixiaoguo.github.io/Grx.github.io/Grx.github.io/2021/10/02/利用 RunLoop 原理监控线程卡顿/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